空蕩蕩的基隆港  基隆港的營運自1990年代初期達到高峰之後,就逐年衰退。原因很多,包括大環境不佳、港埠設備不足、港內寬度深度有限等,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中央政府的態度。基隆新港延宕十年以上不說,台北港的興建,更是棄基隆港於不顧的鐵証。以基隆港居台北都會區的優勢,不可能沒有貨源,不然為什麼還要另建台北港?台北港的興建怎麼看都令人覺得莫名其妙。

 首先,就地理環境而言,基隆港是天然良港,少有淤積的問題,而台北港位於淡水河出海口,一開始興建就面臨淤沙過多的問題。台北港目前是做為東砂北運之用,其實港內砂就夠多了,根本不用大老遠從東部運來。況且台北港凸出於海岸,形成「突堤效應」,目前南邊海岸已有侵蝕現象,未來會更加嚴重。

 從交通方面來看,中央為配合台北港的營運,規劃在八里-淡水-台北之間興建一條快速道路,聽起來好像蠻合理的。但仔細一看,倘若快速道路真的完成,淡水小鎮就可以宣告死亡了。因為人們站在今天的渡船頭一望,將只看到一道三公尺高牆,硬生生杵在人和河的中間。好不容易攀岩到牆頂準備看夕陽,卻發現夕陽被一座橫跨兩岸的淡江大橋給搶去了,多令人掃興。反觀基隆港已有兩條高速公路溝通南北,不管從哪一方面評估,都遠勝台北港。

基隆港何時能再現風華呢  那為什麼台北港還是要建呢?最可能的原因,就是台北港開放給民間經營,背後有財團撐腰;這也是為什麼中部有了台中港之後,還要開放麥寮港,如今麥寮港的營運,已經明顯影響到高雄及台中港的業績,加上大陸港口的競爭,高雄港從世界第三大貨櫃港落到第六,而且還會再降,基隆港營運也很快會受台北港影響。總之,這種政商之間的結合,根本不是用常理可以解釋的。

 基隆港失去港埠再發展的機會後,未必沒有再生的契機,觀光是可以考慮的道路之一,目前從上到下皆有此共識,只是如何去做,仍有相當多不同的意見,當務之急,是研擬出整體觀光發展計畫,本站也將提出看法。



2006續記
 基隆港水域面積375公頃,陸域面積196公頃(高雄港水域1,241公頃、陸域1,442公頃),貨櫃碼頭15座(高雄港26座),2005年進港船隻9,456艘(高雄港38,223艘),吞吐量3,400萬噸(高雄港14,000萬噸),貨物裝卸量約九千萬噸(高雄港四億二千萬噸);貨櫃裝卸量自1999年166萬TEU低潮後,回升至2005年的209萬TEU(高雄港947萬);關稅仍然佔全台各港總和的六成,顯見高價值商品多由基隆港進口。

 台北港水域面積289公頃,陸域面積238公頃,2014年將有7座貨櫃碼頭營運,但2008年起有2座先行完工,年貨櫃裝卸量可達40萬TEU,屆時將對基隆港營運產生衝擊。基隆港雖於十五年前提出新港計畫,但因腹地狹小,不具經濟效益,早已束之高閣,但每逢選舉還是會被炒一炒。百年前基隆取代淡水成為第一大港,百年後一水之隔的八里又成為基隆港的威脅,各界應該有正確的體認,除了維持既有的港埠優勢,更要正視我們忽略已久的山海美景,基隆地狹人稠,已不適合重污染產業繼續擴張,四十萬人口需要優質的生活環境,沒錯,這就是給我們子孫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