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隆市由於地形的限制,交通線主要沿河谷人口聚集區蔓延,因為這些河流大部分流向基隆港,也就是
向心狀
,所以基隆市的交通線也呈現放射狀分布。這種交通系統是個兩面刃,一方面各方的車子可以用最短的距離到達市中心,另一方面就是不想到市區的人也得經過市中心再往其他方向。問題是基隆市區的路幅不寬,一般主要道路路邊不停車可以有四線,平時已顯不足,何況是尖峰時段?加上廟口夜市正位於交通的咽喉,那可熱鬧了,四線道因路邊停車縮成了兩線道,於是這最短距離還要乘上最慢速度,得出了最長時間。
為了解決這先天不良後天不足的問題,基隆市政府採用了
單行道政策
,乍看之下沒什麼,卻是對基隆市的舊有交通線做了180度的大轉變,我想就算是全世界,也沒幾個城市在市區完全是單行道的,光想就相當大膽。實施的結果,對原本沉痾的交通有相當的改善,但如果不能對向心狀的交通系統做根本改變,成果終究有限。所以在六年國建計劃中,規劃了一條
萬瑞東西向快速道路
,希望能將不欲在基隆市區停留的車流引開,由外圍通過;並將北二高起點設於遠離市區的大武崙,以分散中山高過密的車流。但以筆者的看法,外地遊客經過基隆多會去廟口小吃,所以不會走萬瑞;而基隆在地人往返市區,也不會經由萬瑞,故萬瑞快速道路可能無法如台北市民大道般,經過精華區而發揮明顯疏解效果,不過至少可以排除純通過性車流,收改善交通之效。
因為基隆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一部分,故提供上下班通勤人口的聯外交通線便顯得十分重要。目前基隆的通勤人口除利用高速公路、台五線以汽車或機車往返台北外,客運及台鐵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;基隆地方人士尚且積極爭取台北捷運延伸基隆,但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不大。就其規劃的路線而言,似乎與台鐵的功能重複性甚高。
檢視這些方案,若再配合即將興建的八斗子
海洋生物科技博物館
所可能吸引的人潮來整體考慮,筆者之見有三:如果要建捷運,則配合台鐵的南港專案,將基隆站至七堵站廢除以捷運代替,且捷運必須延伸至八斗子海博館,以備將來之需;二是不建捷運,保留鐵路,但將鐵路拓展到海博館,這部分台鐵曾有一深澳支線,可修復加以利用;三是一切原狀,但規劃一條
假日公車專用道
(如圖),行經主要景點。以現階段的條件來看,似乎第三種方案是對現狀改變最小,經費最省的方式。
總之,基隆的交通是個無法徹底解開的結,如果塞車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繁榮的指標,那基隆應該會名列前茅吧!
基隆對外客運路線
客運名稱
經營路線
國光客運
基隆-台北、中崙、三重、石牌、中壢、新竹、台中、南投。
福和客運
基隆-台北、板橋、汐止、新店、宜蘭、花蓮。
基隆客運
基隆-台北、板橋、金山、萬里、汐止、淡水、瑞芳、福隆。
汎航通運
基隆-台北。
2006續記
西濱快速道路八堵瑞濱段正式通車,以往要半小時以上的行車時間,縮短為十分鐘,等了十餘年終於可以馳騁,真是得之不易啊!待明年全線通車後,相信基金、基瑞公路交通會順暢很多。另外,東岸聯外道路正在動工興建,預計2010年完工,到時就能限制貨櫃車禁行市區道路了。
軌道運輸方面,基隆是大台北的孤兒,近四十萬人口卻盼不到捷運的青睞,雖然規劃了兩條捷運,但想必是空中樓閣,看得到吃不著,雖然最近改為輕軌,銜接車站與海科館,但經濟效益不高,恐怕難以吸引民間投資,所以別指望了。鐵路方面,將來七堵車站會成為西部幹線的起點,對基隆人來說是件好事,但基隆八堵間盲腸線的去留一直受到討論;筆者認為基隆車站絕不能廢除,因為每日進出人數達兩萬,是大半基隆人及金山、萬里的重要出入口,假日亦是人潮紛至,台鐵的廿大站之一,沒有廢除的理由。倒是可以進行捷運化,以更密集快速的班次來往與台北基隆間,可稍解捷運之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