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灣電子產業經過三十年風風雨雨發展,終於在1990年代登上世界舞台,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,而台北至新竹這塊距離約70公里的區域,聚集了全台七成以上的高科技產業。這些電子產業以爆炸的速度成長,四處找尋土地擴張,隨著其逐漸壯大,台北的全球經濟地位也跟著提昇,在台北建立一個窗口成為這些高科技產業積極爭取的目標。
基隆河台北市段於1991-1993年間進行國內最大規模的河川截彎取直工程,產生了500公頃的新生地,其中有大半是規劃做為安置原本3,700家汽車修理業的輕工業區,但在前述的背景下,高科技業者更需要這片土地,也更有財力爭逐,就在陰錯陽差之下,這些新生地成了高科技業者聚集的區域,台北有了意外的矽谷。
隨著廠商進駐增加,台北市政府也修正原本輕工業區的規劃,於2001年更名為「台北內湖科技園區」,並成立服務中心,廠商分布範圍日漸擴張,形成一條綿延在基隆河右岸的高科技產業帶,暱稱為「台北矽谷」。據台北市主計處的整理,2003年內科廠商營收達逾一兆一千億,數字雖然誇張了些,但可以看出園區廠商的實力雄厚,國內知名電子大廠多在此設有據點。
除了內湖科技園區之外,鄰近的「南港軟體工業園區」也是顆燦眼新星,南軟目前正進行第三期廠房擴建,加上國內最大、攤位達2,600個的南港世貿將在2006年底完工,前景可期。與內科不同的是,南軟進駐的是以研發單位為主,目前這兩個園區尚未連成一氣,但隨著科技廠商逐步往東發展,內科南軟之間的工業用地都會成為高科技廠商競逐的戰場。屆時台北盆地東緣,將出現一條從大直綿亙至南港,長達十公里的高科技產業帶,配合即將推動的「北投士林科技園區」,未來這條科技走廊會更為壯大。
2004.07